我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采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

时间:2020-07-06 | 浏览:7259 | 来源:神经外科 | 作者:赵开军

分享: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名因“反复头昏头痛5天”入院的51岁女性患者。经过头颅CTA检查确诊为: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起始部动脉瘤,病变大小(2.95mm*3.31mm),梭形,病变远端PICA显示相对纤细。一方面,此动脉瘤存在继续变大和破裂的风险;另一方面,此梭形动脉瘤也会存在导致PICA缺血甚至闭塞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的风险。为了降低上述风险,彻底治愈本病,我院卒中团队决定为患者进行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我院卒中团队术前对手术的安全实施进行了多学科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预案。由于本病位置深在,术前CTA显示累及PICA起始部,周围毗邻小脑、脑干和颅神经等重要结构,外科开颅手术复杂且存在较大风险。因此,优先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本病。由于该梭形动脉瘤累及PICA起始部,载瘤动脉纤细弯曲,采用载瘤动脉(PICA)闭塞术存在急性小脑梗塞的风险,常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超选困难且复发的风险高。相形之下,采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本病更具有优势:1、手术微创,操作简单,安全性相对更高;2、可以维持载瘤动脉PICA的通畅,避免PICA急性闭塞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3、可以通过血流重构逐步消除PICA动脉瘤;4、在降低和防止动脉瘤的远期复发方面更具有优势;5、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为了给患者节省费用,我院卒中团队、麻醉团队、护理团队经过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决定将脑血管造影和动脉瘤的治疗安排在一起完成。手术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赵开军教授、平昌县医院卒中中心神经外科袁小平主任以及何天称主治医师共同完成。手术人员术中经过全脑血管造影的评估,进一步确认了动脉瘤位于PICA起始端,手术人员对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的直径以及支架预覆盖的长度精准测量后,将大小合适的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上海微创公司)精准释放于预先规划的位置,支架打开良好,充分覆盖病变区,术后PICA保持通畅,整个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次日患者即诉头痛明显缓解减轻,患者在我院卒中中心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恢复良好。


目前,我院在“军民共建”模式下,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都已经顺利开展了采用了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随着我院卒中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新设备(飞利浦DSA机器)和新技术的不断引进,我院卒中团队在治疗脑血管病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图片1_conew1.jpg

图片2_conew1.jpg

图片3_conew1.jpg

图片4_conew1.jpg

图片5_副本.jpg

平昌县人民医院版权所有:平昌县人民医院(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